五脏之脉,察于气口,五脏之色,察于明堂。大肠上口,即小肠下口,当脐左旋而下,接广肠也。
仲景立此方,以治伤寒之少阴症。 凡或大或小、或迟或疾、往来出入而无常度者,皆病脉也。
是为五脏俱伤而真脏又见,当十日内死。若浮而兼躁,乃为阳极,故当在手。
命门不守则精时自下,是虽肾脏受伤之为病,与愁忧恐惧则伤心之义同。壮火散气,少火生气。
故天与地一岁一会,如玄枵加于子宫是也;天与日亦一岁一会,如冬至日躔星纪是也;日与月则一月朔之同宫是也。不能至五寸者,气脉衰,弹之不应者,气脉绝,故微则为病,而甚则为死也。
肾气不蓄藏,则注泄沉寒等病生矣。故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荣而为“关”,阳气太盛则阴气不荣而为“格”,阴阳俱胜不得相荣,故阴自阴,阳自阳,不相浃洽而为“关格”,故不得尽天年而死矣。